耳朵是人类接收声音的器官,如果受到伤害,轻则听力损失,重则将会失去听觉,影响生活。对于耳朵(听力)的保护,大家都知道音量过大会损害听力,我们在高噪音环境下会带上隔音耳塞,亦会减少在高噪音环境下的时间,即使现在耳机普及的年代,大家亦尽量减低听音乐时的音量。不过原来选择了错误的耳机也会损害我们的听觉,而且问题的严重性,至今大众仍未有所认识!
根据 CCTV 对 3826名在校大学生做过一次抽样调查,耳机使用率为99.8%,每天使用耳机2小时以上的佔比超过20%,而且接近30%的受访者已经出现了噪声性听力损伤。 医学专家强调,当音量高达85分贝时,8个小时就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而当声音达到100分贝时,半个小时就会造成伤害,如果是105分贝,5分钟就可能造成严重危害。而欧盟多年前亦定出标準,限制播放器的音量输出,不可超出100分贝,而当音量提升时都要对使用者作出警示,但以上的限制,似乎阻止不了很多耳机「鬼祟」超出标準。
近期香港 THX 认可影音专家之一、本地仅有几位的 AES(国际音频工程协会)正式会员之一,以及拥有十多年高级耳机设计、生产经验的 Tatco Ma ,提出一个关于某些入耳式耳机或会损害听觉的理论和测试。他的理论,透过专业的音频测试,可找出个别入耳式耳机,在某些频率上的过火调音,从而提醒用家,可能在长期使用中,将对自己的听力造成损害。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耳机会损害听觉呢?
拥有十多年耳机设计及製造经验的 Tatco Ma,可谓与近年才流行起来的入耳式耳机界同步成长,而是次的测试,他参考及分析了大量用户报告、参考 ISO 国际标準,加上很多用以测量噪音的加权数据后,再进行一些微调修正整理而成。暂名为「LEAR Hearing Care Threshold」的耳机测试标準。通过 Tatco Ma 提出的这项自行制定的新测试及标準,希望唤醒大众对安全使用入耳式耳机的关注!
根据 Tatco Ma 参考的其中一个人耳听觉标準-Equal-loudness contour ,大家可以由图表中发现,原来人耳在不同频率下,对音量的感受有着明显差异。按照图表,如果以 1K Hz 作音量参考的话,想低音部份与 1K Hz 音量相约的话,就需要提高到数 dB 或以上,才会听到相约的音量。简单说,就是想中音与低音听到的音量相约的话,就必须提高最少几 dB 的低音。 由于这个人耳听觉特性,耳机製造商往往为了突出某部份(比如低音)的效果,而在设计耳机时调整该频率的音量。 亦由于各设计者对调音的理解不同,加上国际上并没有任何相关的安全标準,很多时,耳机的调音因此而超出安全範围而不知,那种情况好比消费者喜欢甜品而甜品製造商在没有限制下加入大量的糖一样,长期食用自然会破坏健康,耳机亦然,当用家长时间使用这类调音过了火的产品,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损害了听觉,那亦可能是近年才被广泛讨论,因长期使用耳机下,所出现的高音听觉损伤(High Frequecy Hearing Loss),和噪音性耳颦(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的成因之一吧! 所以 Tatco Ma 关注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令他定立了「LEAR Hearing Care Threshold」标準,以探讨究竟什么耳机,正在偷偷损害听觉。
测试市场几大品牌耳机:
下面是 Tatco Ma 通过「LEAR Hearing Care Threshold」标準,对市场上部份耳机进行测试及分析的结果。
第一个测试的可能是最多人拥有的耳机 iPhone 的跟机 Earpod。通过「LEAR Hearing Care Threshold」测试得出图表。我们先解说一下图表,看似是一个耳机的扫频图,但上面画了两条红线作为警示,图表以 1K Hz 作为相对音量值,即 1K Hz 在 0dB 音量的情况下,相对其他频率的音量表现。两条红线下面称为非作用区,两条红线中间称为艺术区间(Art Zone),艺术区间定在 6dB,亦是「LEAR Hearing Care Threshold」测试中的安全区间,为什么设定在 6dB? Tatco Ma 表示,因为按经验,少于 3dB 的差异,部份用家未必能明显察觉,而6dB 的差异,正常听觉的人都会听到明显差别。
Tatco Ma 表示,用家可以自行尝试调校手机或播放器的EQ(等化器)藉以了解3dB或6dB的音量概念。任何频率,在超过6dB后,均有可能令人有种过了火的感觉,更甚的会明显地破坏音质及声音的平衡!
比如厂商想令耳机高音更突出,可以在高音区域提高几个dB来令用家听得更清楚,所以 Tatco Ma 认为,留有 6dB 作为合理的耳机创作/调音空间是既足够亦相对安全的範围。当该频率超过最高的红线以上,即代表超出了 6dB 的範围,被视为危险区域,Tatco Ma 认为,一切用家不需要、不必要大的音量,已属超出标準,那么就应被视为过了火,用家应该加以留意。
毕竟,一款按照人耳听觉特性或以 Hi-Fi 高保真为目的而设计的耳机,正确设计时,调音不应如此过火,同时这样的重口味,自然亦没说法说服用户接受。而这个测试中 Earpod 的输出基本上都在「LEAR Hearing Care Threshold」的安全标準内(以下简称 LHCT 标準),而 Earpod 在高音及低音部份都会更明显,5K Hz 音量亦只是比正常高出 5dB 属合理範围。不过 Tatco Ma 提到 Earpod 是开放式设计,LHCT 测试未必能作准(因LHCT目前只针对入耳式耳机),而用户在真实使用时,因为开放式的设计,低音部份其实有明显减弱,表现未必如图表显示的理想。
下面再测试一款 Etymotic 品牌的经典耳机 ER4s,这耳机最大的卖点是準确地模拟了人耳在扩散场(diffuse field)环境下的声音效果,而且还经过改良,用作录音时的音色参考,受到很多专业录音师所的支持。而我们经过测试的结果可以见到,这款耳机绝对经得起考验,在 200 Hz 至 2K Hz 这段近乎平直,亦即是最接近人耳听到的标準,而在高频区域(2K~5K Hz)加大了音量,令高音表现更加清晰鲜明,亦都在 LHCT 标準内。而 Tatco Ma 表示用过这款耳机的人都认为这耳机低音较弱而高音表现清晰,同时亦印证了 LHCT 标準的可靠性。
再来我们测试一款潮流耳机 S 品牌的耳机 ,S牌跟B牌耳机一向是不少潮流爱好者使用的品牌,究竟表现又会如何?大家可以清楚见到不论低音还是高音都超出 LHCT 标準,低音比标準高出 0.5dB 都还可以说是误差,但高音2K~5K Hz,尤其 4K Hz 高达10.4dB,比标準高出 4.4dB,已属高危。比如你以为用手机 80dB 音量输出在听歌,但原来高音时可能已经是 84.4dB,这样就需要考虑清楚了。
再来测试一款高价耳机,W 品牌售价超过HK$10000的耳机。这耳机在200~1K Hz 表示平直,高音部份及低音部份就低于标準。Tatco Ma 表示这表示这耳机看似不会明显伤耳朵,但亦看出这耳机欠缺了调音特色。Tatco Ma 笑指亦可能是销售一般的原因之一吧。
再来就是测试 PHILIPS Fidelio 系列的一款耳机,这耳机在宣传时亦标榜音色準确,在经过 LHCT 标準测试出来的图表。看过上面图表,估计大家都开始学会了怎么看。Tatco Ma 指这耳机设计明显花了不少心思设计,100~2K Hz 都做得很平直,符合人耳听觉特性,亦在3K~7K Hz 高音部份有提高音量输出突显高音部份的表现,亦仅仅去到 6dB 的警戒线。
总结:
Tatco Ma 表示,提出 LHCT 标準的想法,不是用以谈论耳机是否好听,而是带出一个被大众所忽略的重要信息,所谓食物你不会乱食,但耳机却在乱听。 有些耳机低音听起来可能很澎湃,高音很清晰,但同时可能为你耳朵带来潜在伤害而不自知。我们的听觉受损的话,是不会自然复原,一去不返的。 LHCT 标準的测试结果,就是希望有如食物包装上的成份标籤一样,把声音视觉化,从而令到消费者能简单直接地了解到耳机的特色,特色是什么,以及提醒那些可能会损害听觉的频率範围,加强消费者保护听力,正确选择耳机的知识。 为了所有的耳机的用家,和我们的一下代所努力。毕竟,听觉受损年轻化,与耳机有着直接关係,而且问题每年也在增长中,现在不行动,以此发展下去,结果大家都能想像得到吧?你想自己或下一代成为受害者吗?
最后,Tatco Ma 认为超出了标準是否对耳朵有即时危险,这个可能还需要时间及大量科学实验去证明(相信没有人想做白老鼠?),但希望这个 LHCT 标準可以做到警惕作用,让消费者知道耳机是否「过火」。而这个标準亦会率先在 LEAR 推出的耳机中使用。